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qg.la,位置(官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喝了三勺仍不过瘾,还要再去迎接。谷雨生不干了,把勺子夺了过去,说:“泉水好喝,过量了,肚子也是受不了的。”

    喝够了泉水,谷雨生又装满水壶,两人还没有去意,坐到泉边石上,任凭泉雾在身上喷洒,一边聊些闲话,一边观起云蒸霞蔚的紫霞山来。沈天涯思忖,一定找个机会,把游长江易水寒请到这里来,就着活泉煮茶,那肯定是别有一番韵味的。

    直到日上三杆,两人才离开紫霞泉,沿着来时路开始下山。回到武装部,沈天涯要回自己住处,谷雨生说:“到我那里去坐坐吧?”沈天涯知道谷雨生有话要说,进了他的房间。谷雨生关上房门,说:“今天慧宁主持送我一件东西,请你鉴赏鉴赏。”

    然后把手上的提包打开了,从里面拿出一方砚来,竟跟沈天涯见过的易水寒收藏的那白氏歙砚款式如出一辙。只是这不是歙砚,而是一方玉砚,晶莹剔透,流光溢彩,真是世上少见。

    谷雨生见沈天涯。眼睛发绿,笑道:“你信不信,这是一方唐代出品的和田玉砚。”又说:“你的朋友易水寒不是在紫霞寺里得到一方白氏歙砚么?那也是慧宁主持送给他的,易水寒就是凭了那方白氏歙砚名声鹊起,成了举足轻重的古砚收藏鉴赏大家。慧宁主持跟我说,易水寒拿走的那方歙砚和这方玉砚都是白氏当年所琢,只不过那方歙砚白氏是给自己磨墨用的,这方玉砚就是为了送给当朝一位大员,以保自己晋升的。你应该见过易水寒手上那方歙砚吧,玉砚和歙砚除了质地不同,款式和琢法那是别无二异的。”

    沈天涯对砚没有爱好,更没有研究,哪敢妄议?只随便附和了几句。谷雨生把玩了一会,把砚收好,嘱咐沈天涯道:“天涯你别跟外人说这玉砚,免生事端。”

    见谷雨生如此神秘,沈天涯觉得好笑,说:“你这玩意吊不起我的胃口,哪有兴致去外面说?”谷雨生说:“我知道你是什么人。不过必要的时候恐怕还得托你请易水寒出出面,对这方玉砚做一下鉴别,现在他在收藏界一言九鼎,是真是假也就是他一句话的事。”沈天涯说:“我也听说他现在面子越来越大,轻易不肯去看人家的东西。”谷雨生说:“到时候总有办法请动他的。”

    撇开玉砚,两人又扯了些别的事情。沈天涯知道谷雨生一定惦记着那立项的事,不给他一个交代,总觉心里不踏实,于是说了初步想法。沈天涯觉得,昌永县今后应坚持以畜牧业为龙头,带动其他经济共同繁荣的发展思路,具体的提法就是建设昌永生态示范县,这样的提法和项目全省尚属首创,既符合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趋势,又绕开了昌永退耕还林还草弱势,可另辟蹊径到上面争取开发资金,开创一条崭新的走出落后困境的阳光道。

    其实谷雨生早就有了这样的想法,见沈天涯与自己不谋而合,自然十分高兴。只是他觉得昌永生态示范县这个提法还少了点什么,说:“天涯你出的这个点子很不错,我也在脑袋里酝酿了几个月了,只是一直没有明朗化,你这么一点,我算豁然开朗了。只是我认为仅仅是生态示范四个字,好像还不是特别完善,你再认真想想,把它弄周全些。现在上面不是提倡可持续发展吗?我们的项目既要符合昌永实际,又要能突出可持续发展这个重大主题,到了上面准能一炮打响。”

    沈天涯觉得谷雨生考虑问题比自己更加实在,非常赞同他的想法。晚上身子躺在床上,脑壳里却翻腾着“生态示范”四个字,转辗反侧,无法人眠。直到月上中天,月光水一般流到他酌床前,仍然不得要领。干脆披衣下床,出了门,在招待所前的草坪上徘徊起来,一边欣赏如银的夜色。

    不觉来到草坪边上,见一扇木门虚掩着。许是出于好奇,沈天涯推门而人,外面竟是一个不高的水塔。原来塔外是一面高崖,崖外是寂静的旷野。只见皎月高悬,夜空如洗,而昌江则泛着白光,在山前静静地流淌着,简直风情万种。沈天涯忽然记起小时背过的张若虚的诗句来,心里默念道: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眼前的昌江虽然不是长江,但昌江却是长江支流之一,终究是要流到长江去的。沈天涯不出声地叹道,是啊,昌江犹如长江,今人亦似古人,虽然人事有更替,往来成古今,可人的幽思和情感却像昌江和长江,今人和古人,都是息息相通的。沈天涯不免生出几分伤感,几分惆怅,眼眶似也有些潮潮的了。

    沈天涯意识到好久好久没有过这样的伤感和惆怅了。多年来,就为了两样东西:名和利,不停地奔波争斗,也就没有时间和心情去伤感去惆帐了。如果不是从昌都突围出来,如果不是有月光和昌江流波的映照,哪还有缘跟难得的伤感和惆怅相遭遇?久违的伤感和惆怅真是人生的过滤器,可以把心头积郁已久的尘埃和杂质点点滴滴都滤了去,让久陷红尘的人生获得超脱。

    沈天涯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平静了,舒缓了。回到床上后,他一下子就睡了过去。而且睡得很香很甜,他好久没这样高质量的睡眠了。第二天醒来后,沈天涯变得精神抖擞,思路异常清晰,一个新点子已经在他脑子里形成。他走进谷雨生房里,拿过纸笔,写下一行字:昌永生态效益示范县。

    谷雨生抓过一瞧,眼睛顿时就鼓得牛眼一样大,拍案叫绝了。他激动地说:“我也想了一个晚上,就是想不出效益两个浅显的字眼,这两个字跟生态连在一起,真是太完美了。生态是吕永已有的青山绿水,森林草地,在此基础上争取资金投人,帮助农民养牛养羊,向生态要效益,以效益保生态,让昌永人民尽快实现小康目标,让昌永可持续发展,这就是我们的项目,我们的大项目。想想看,光有生态没有效益,我们的日子怎么过呀?而光有效益没有生态,不仅效益不能长久,也不符合环境保护大趋势,只有生态和效益两相结合,相得益彰,这路子才能走得远啊。”

    见谷雨生连发感慨,沈天涯在一旁笑起来。谷雨生说:“你笑什么?我说错了吗?”沈天涯说:“你没说错,可你说了那么多,归纳起来,其实也就一句话。”谷雨生说:“一句什么话?”沈天涯说:“把生态和效益四个字放在一起,才有充分的借口到上面要得来政策,要得来票子。”谷雨生打沈天涯一拳,说:“说得这么难听干什么?”

    政府下面部门多,大部分人浮于事,没有太多非做不可的工作,现在要创建生态效益示范县,正好可以给他们找点事情做做了。谷雨生当即让秦主任把计划经济财政和农林牧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喊来,召开了政府专题办公会议,宣布由秦主任牵头,各部门具体负责,通力合作,尽快制走出昌永生态效益示范县远程规划,再交县委常委集体研究通过。

    规划出来了,但政策在“官”字上面,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沈天涯已经说白了的,到上面去争取政策了。沈天涯拿来那本昌永县志,指着大事记里李森林的名字,对谷雨生说:“我们就从这一条大事记来人题,做好这篇大文章。”谷雨生明白沈天涯的意思,就是要把省长李森林请到昌永来,让他认可昌永生态效益示范县这几个字。只是昌永一个默默无闻的偏远山区县,既没区位优势,也没经济实力,别说在全省,就是在昌都市也很不起眼,要想把日理万机的堂堂一省之长请到昌永来,除非昌永发生特大事故或重大灾情,否则无异于痴人说梦。

    当然谁也不愿出大事故和大灾情,真的出了大事故大灾情,地方官员还有好果子吃?自然得另想办法。就在两人正为此事感到为难之际,秦主任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原来这是一中的张校长,说是一中正在筹备建校五十周年校庆,请县委县政府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张校长说着,递了一纸报告给谷雨生。

    昌永县经济落后,干部教师基本工资都没法保证,哪里有多余的钱给学校搞校庆?谷雨生摇摇头,说:“多少支持一点吧,但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张校长说:“至少得给八十万,钱少了搞不出名堂,还不如不搞。”谷雨生不愠不火说:“不搞也行,政府可从没强迫过你们搞什么校庆。”一句话把张校长噎住了。

    为免除尴尬,秦主任打圆场道:“校庆还是要搞,县委县政府也是会支持的,张校长你就先回去吧,这么一大笔钱,谷书记也不好现在就答复你,总得跟财政局商量商量。”张校长也就不好说什么了,准备离去。猛瞥见桌上沈天涯刚才翻开的昌永县志,上面正好记着李森林的名字,张校长就顺便说了一句:“一中的前身就是儒林中学,李省长也是我们的校友,我们还想把他也请来呢。”

    谷雨生本来背对着张校长,不想理他,听他这么一说,忙转过身来,说:“你别走,你说什么?”张校长不知谷雨生此话何意,怯怯地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谷雨生说:“你们想请李省长?

    怎么请?请得动?“张校长说:”我们没想过,但我们会给他去函的。“谷雨生说:”去个函就能请动堂堂省长?“张校长说:”硬是请不来,我们也没办法。“

    张校长走后,谷雨生对沈天涯和秦主任说:“刚才张校长倒给了我一个启发,我们确实可以通过举办校庆,把李省长请过来。”

    然后给了秦主任一个任务,叫他去摸摸底,看一中还有没有曾教过李森林课的老师。

    当天夜里秦主任就把情况摸了回来,跑到武装部招待所来向谷雨生汇报,说是教过李森林课的老师大部分已经去世,少部分调离昌永,只有两位退休老师还在昌永,一位是数学老师,得了老年痴呆症,话都说不清楚了,另一位语文老师,姓袁,起码七十五六岁了。

    谷雨生嫌秦主任说话绕弯子,要他快汇报袁老师的情况。秦主任说:“据说袁老师身体还可以,平时还吟诗作赋,以自如自乐,又喜爱红学,说起红楼梦来津津乐道的。还有一点,李森林当年就是袁老师的得意门生,他至今提到李森林还引以为自豪呢。”谷雨生叫起好来,想不到事情竟然这么巧。催秦主任继续往下说。秦主任语气一转,说:“只是这个袁老师生性有些孤傲,轻易不肯与外人接触,连张校长要去拜访他,他都不肯一见。”

    好不容易冒出一个欣赏李森林的袁老师,却是这么一副德性,也是无奈何的。沈天涯说:“昌永有没有懂诗词和红学的?不是说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么?以向他讨教诗词和红学的名义接近他,也许能见效。”秦主任说:“现在是个吃喝玩乐的时代,谁还肯坐在书斋里读古诗看红楼梦?大家都是我这样的粗俗之辈,袁老师曲高和寡,才有理由瞧不起我们这些俗不可耐之徒。”

    三个人一时都没辙了,只恨自己平时不用功读书,书到用时方恨少,碰上有学问的人竞没法跟人家沟通。沈天涯说:“过去我确实背过一些唐诗宋词,却浅尝则止,不求甚解,看来还应付不了袁老师。红学虽然高深,平时也接触过一些,什么假语真言,什么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什么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一类,还说得上几句,万一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也只有我们去袁老师那里碰碰运气了。”

    谷雨生感到有些意外,盯住沈天涯说:“我们又不是学的中文专业,你是怎么懂得这些学问的?”沈天涯说:“我是平时没事看杂书看的,哪里谈得上什么学问?”谷雨生说:“那好,我们定个时间,以向袁老师讨教诗词和红学为借口,到他那里去试试深浅。”沈天涯说:“给我两天时间,我得好好想想,最好是拟幅与校庆有关的对联作为敲门砖,取得袁老师的好感,否则把事情搞砸了,袁老师对我们有了戒心,却没戏了。”

    沈天涯琢磨了好久,想起了个游长江来,便给他打了一个电。话,说紫霞寺有一眼紫霞泉,水质世间少有,问他愿不愿意上山就着活水煮茶。游长江说:“我也在易水寒那里听说过紫霞泉,早就想去取水煮茶,现在你在昌永,不是更方便了么?你什么时候接见我们?”沈天涯说:“什么时候都可以,但有一个条件。”游长江说:“原来你是有条件的。离开昌都几日,你就不是从前的沈天涯了。”

    沈天涯知道游长江只要有好水煮茶,要他做什么都是可以的,故意说道:“你不想来就不来得了,我要挂电话了。”游长江忙说:“别挂电话,你说什么条件?”沈天涯笑了,说:“给我写一幅对联,写成后,请你来昌永。”游长江说:“我以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呢,好说好说,写什么?”沈天涯就把昌永一中准备搞建校五十周年校庆的事说了说,别的要求没有,只要与昌永一中相吻合就行了。游长江问了一些昌永一中的基本情况,要沈天涯给他三天时间,保证有一幅他满意的对联给他。

    游长江能答应下来,沈天涯心上一块石头就落了地。他知道游长江的时文写得不怎么样,但古文功底却相当深厚,写幅对联是不在话下的。果然三天后,游长江就通过电话,把他撰的对联告诉了沈天涯,沈天涯当场做了笔录,然后喜孜孜拿着去给谷雨生过目。谷雨生一看,见对仗工整,平仄相合,用语讲究,意思也跟一中情形十分贴切,估计袁老师那里还过得去,很是高兴。游长江的对联是这样的:赓扬溪峒遗风,赢得儒林璀灿,看滔滔昌江,从来后浪推前浪;打造黉门特色,啤来桃李芳菲,数济济英才,总是先生启后生。

    谷雨生当即找来秦主任,要他拿着这幅对联去找张校长,就说是专为校庆所撰,要他设法交给袁老师,请他过目斧正。

    不出两天,秦主任和张校长就屁颠屁颠跑了来,告诉谷雨生,袁老师一见这副对联,就赞不绝口,说是这个年代还能看见如此上乘对联,真是大幸。当听说作这对联的人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袁老师更是惊讶了,万万没想到当今之世还有功底这么深厚的旧学后生,表示一定要跟撰对联的年轻人一见。谷雨生这才想起他见到这幅对联时,也没问过为谁所作,这一下袁老师要见此人了,才对沈天涯说:“不是你写的吧?”沈天涯如实作了回答,说:“我这就邀请游长江到昌永来一趟。”

    谷雨生也是急于求成,要沈天涯立即打电话。沈天涯拨了游长江手机,不想他正在九寨沟参加一个会议,要半个月才回得来。谷雨生只想马上就把事情办成,哪里还等得了半个月?就在地上急得团团转,恨不得用飞机把游长江接到昌永来。事实是这是不可能的,别说昌永县没有飞机,连火车都没通。最后是秦主任生出一计,就让沈天涯去冒名顶替一回。

    沈天涯觉得这样的玩笑开不得,说:“那怎么行?这点诚实都没有,怎么对得起袁老师?何况我也不通对联,露出破绽,不要坏了大事?”谷雨生沉默了一会,说:“看来也只能这样了,天涯你不是还懂点红学么?你把话题往红学上一挪,不就没事了?”沈天涯说:“我懂什么红学?记得红楼梦里几个人名而已。”

    秦主任张校长也觉得这个主意行,在一旁劝起沈天涯来。沈天涯出于无奈,说:“那我就试试吧,万一被袁老师赶出了门,坏了大事,你们可不能怪我哟。”大家说:“凭沈处你的智慧和应变能力,坏不了事的。”

    事不宜迟,第二天晚上,沈天涯就在张校长的陪同下,迈进了袁老师的家门。

    袁老师虽然七十六岁高龄了,却身板硬朗,精神矍铄,而且反应灵敏,思路相当清晰。当张校长介绍这就是撰写校庆对联的沈天涯先生时,袁老师十分高兴地过来跟沈天涯握握手,把他俩请进了书房。

    袁老师书房里全是书柜,里面大都是国学书籍,沈天涯一看就知袁老师是饱学之士,不免有些心虚,生怕露了马脚。袁老师先是夸奖了几句校庆对联,为传统文化后继有人而感到由衷欣慰。沈天涯还有自知之明,不敢随便吱声,只在一旁随声附和,袁老师平时是很难找得到知音的,今天碰上他以为还有些国学功底的年轻人,心情格外振奋,于是侃侃而谈,从春云夏雨秋月夜,到唐诗晋字汉文章,一路畅叙下去,书房里盈溢着难得的古风遗韵。

    慢慢就说到了红楼梦,袁老师说他最先读红楼梦,是当做所谓阶级斗争史,封建没落史来读的,后来才意识到其实是一部通过个体身世揭示永恒的人生观、枯荣观和宇宙观的人生悲剧,具体讲的是名利性三样事,落脚则是那个梦字,也就是死亡。梦与死是很接近的,贾雨村在迷津渡口时,该醒却还在做梦,终于失落于红尘之中。

    袁老师还说书中命名无不独具匠心,贾府四姊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就暗含了一种谶语:原(元)应(迎)叹(探)息(惜)。叹息什么?四姊妹和女性命运。也是女性四条出路:权(元春)

    钱(迎春)边塞(探春)佛(惜春),但不幸的命运把四条路都堵住了,无路可走,真是原应叹息。

    袁老师说到此处,张校长便把沈天涯抬出来,说他也喜欢红楼梦,对红学有些研究。这一下袁老师更觉得今天与沈天涯相识,很是值得了,反复问他有何心得。沈天涯没法推脱,只得硬着头皮说了说自己从预算处长位置上下来后,闲在家里看红楼梦和与红学有关的杂书时得到的一些感受。沈天涯觉得宝玉之名是由宝钗黛玉妙玉三人的名字构成的,但宝玉不是女姓,所以叫做贾(假)宝玉。贾宝玉的命运也跟这三位女姓密不可分。宝钗代表儒,没有走通。黛玉代表道,也没有走通。妙玉代表佛,但她心如枯井,走火人魔,依然没有走通,因此叫妙(谬)玉。宝玉看见妙玉与惜春下棋,笑伺道: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妙玉看宝玉一眼,低下头去,脸上渐渐红晕起来。晚上回到庵内,听房上两个猫儿一递一声厮叫,忽想起日间宝玉之语,不觉一阵心跳耳热,神不守舍,一时如万马奔腾,觉得禅床恍荡起来,身子已不在庵中。最后妙玉被强人所抢,落得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结局。倒是贾宝玉享尽荣华富贵,经历七情六欲,遭受种种磨难,终于大悟大彻,飘然而去,假宝玉成了真宝玉。

    沈天涯的识见并不高明,是现买现卖的,但袁老师听来,如沈天涯在政府机关里工作,天天与俗务打交道,还能在红楼梦里读出这些体会,也算是难能可贵了。两人的感觉越发贴近了,仿佛已经忘了一旁还有一个张校长了。

    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两三个小时。沈天涯知道自己的目的当然不是来说红楼梦的,于是趁袁老师说话的间隙,故意提出让袁老师来书写那幅对联,好请人刻了,校庆时挂到学校大门口。沈天涯已经摸透袁老师的修养,像他这样的饱学之士,自然懂得书写这样的对联两种人最好,一是书法名流,可为学校增色不少;二是政界显要,可给学校带来实惠。果不其然,袁老师当即拒绝了这个请求。

    沈天涯正好就汤下面,请袁老师举荐几个人选,当然最好是他教过的弟子。袁老师想想,提出几个名字来,沈天涯掏出纸笔做了记录。其中就有李森林的名字,沈天涯不禁喜出望外,要袁老师介绍这些人的情况。老师说到自己教过的弟子,自然如数家珍,袁老师兴致很高地一一作了介绍。袁老师说完后,沈天涯说道:“李森林已是省里高官,如果能请他书写这幅对联,那是最理想不过的。”

    袁老师这一下已经明白了沈天涯的真正意图。不过他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而且这也是一件大好事,便痛痛快快答应出面找找李森林,还说:“估计森林还会认我这个多年以前的老朽吧?”

    沈天涯说:“您这么德高望重的恩师,他能不认吗?我听说李省长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官,他一定还铭记着您老当年的谆谆教诲的,不然他就不会取得如此成就,登上这么显要的高位子。”袁老师说:“这都是他自己的努力和造化,我们做老师的仅仅有幸遇到这样有出息的学生而已,岂敢贪天之功为己功?”

    事情能有这样的结果,已经大超过沈天涯的期望。他抱拳向袁老师深深一拱,说:“袁老师,我代表一中广大教师学生感谢你了?”袁老师忙摇手道:“话不能这么说,学校的事也是我袁某人的事嘛,你们用得着我老夫;是我的福分。”

    见时间不早了,沈天涯和张校长站起身,对袁老师说道:“今晚打扰您老这么久,真是抱歉,您老也该休息了,我们得走了。”

    袁老师有些不舍。为表示自己身子骨的硬朗,还坚持得住,有意挺了挺胸脯。也许是动作力度大了点,加上年岁确也不饶人,这一挺,竟把胸腔里一股气给堵住了,一时动弹不得。沈天涯和张老师吃一惊,忙把袁老师身子扶正,一个捶背,一个抚胸,才慢慢将他胸腔里的气理顺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