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欧皇崛起 > 第2039章 现代学徒制度

第2039章 现代学徒制度

笔趣阁 www.bqg.la,最快更新欧皇崛起 !

    机械化时代,工人是很好培养的。只要严格按照要求去操作机器,几个月下来,就能熟练生产产品。有些技术含量低的,几天就能学会用机器制造。

    但在手工业时代,工匠的手艺,是很难短时间学会的。所以,这个年代,欧洲手工业普遍流行7年学徒制度。不过,当学徒的前三年,基本是在了解行业各种规则和基本常识,很难上手。而且,需要无偿为师傅提供各种劳动服务。三年后,才有打下手的机会。然后,最后两年的样子,才会自己独立完成工作。

    如此长的时间,也不是没好处。因为,这样的确能够培养出技术合格的工匠出来。长时间的培养,有利于技术的充分提高。

    即使到了现代,德国等制造业强国,也重新拾起了学徒制。不过,有了变化,不再是师傅一对一带徒弟,而是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制度。具体就是,学校教给基本理论知识(这一点带徒弟的师傅没啥空教,也未必能教好),而工厂,会安排老工匠指导学徒实践……

    事实上,这有些类似实习生制度,但比实习生制度更完善合理。学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实践。因此,后世英美系的实习制度,特别是传到国内的实习制度,更像是走过场。三个月实习期,然后迫不及待就上岗……有的甚至三个月实习期都没有……

    可想而知,这样培养出来的技术工,技术底子很难提高。因为没有现代学徒制度,后来华夏工厂的技术工,大多数更像是民工,可有可无。然后,制造出来的产品,真叫一个马马虎虎。而那些技术厉害的人,在转正后,往往自己要长期琢磨本职业的技术。没有师傅带着,往往就算努力,也要到30多岁后,技术才能算看得过去。然后,四十多岁成为大师傅,开始吃香抢手。

    但这有些急功近利了,技艺是慢慢磨出来的,不是速成的。也就是后世数控机床多了,才对技术要求降低了很多。但装配和维修等还是需要手工操作的地方,就很考验个人技艺了。

    同样的零件给你,一个现代学徒制培养出来的合格技工,装配出来的汽车,就是比你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技工要强。强的不是别的,就在细节上。

    但我们后世似乎引进的是英美系的学校培养制度,也就是技校培养制度。可学校最多教会学生理论基础,说到实践,职业学校的老师可比那些干了几十年的大师傅差多了,虽然在理论方面二者是反过来的。

    ……

    眼下,北海国马林就打算执行后世德国和北欧的现代学徒制。具体做法,就是先让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然后,进入工厂后,找熟练工匠们带学徒。

    当然,老工匠带学徒也不是白干的。后世华夏很多工厂,老工人带徒弟积极性不高,为啥?没好处啊!还影响自己生产效率。要知道,后来可是计件制的。我停下来教你个小娃子,也就混几根烟抽,过年收你几包礼物,可影响自己赚钱了啊!

    为此,马林规定——工厂学徒在出师后三年内,30%的工资将会拿来孝敬师傅。这样,老师傅就有了带徒弟的动力了。一个徒弟出师是三年的30%工资,5个徒弟就是3年工资的150%……

    羊毛出在羊(学徒)身上,反正工厂老板不亏。学徒自己也不亏,学到真正的技术了,以后就是顶好的饭碗……

    但这一套,拿到后来的华夏,却不大合时宜。为啥?因为后世小年轻,跳槽太频繁了。好容易给你教会了,等着收你好处了,结果臭小子辞职跳槽了……老师傅会郁闷吐血的……

    这还算好的,有的年轻人,刚进厂子没几天就辞职不干,然后各种换工作,根本无法定下心来学一门技术。工作多年,却还是民工级,而不是技工。

    不过在这个年代,没这个顾虑。因为,这个年代的人,没那么容易跳槽。甚至,随便跳槽会被认为人品有问题。

    ……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而目前欧洲流行的7年学徒制,其实也是这个核心。只不过,基础理论教育,也由老师傅一并代劳了。但很多老师傅会做,不一定说得出道理来。因此,这种培养模式,不够科学,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更久。比如这旧式的七年学徒制,前三年学徒只能在师傅干活的时候在一边看和听。师傅有闲暇,且心情好了,才会解释和指点几句。若是忙起来,或是心情不好,根本懒得解释指点。要是听不懂,没准会打骂学徒。比如做木匠的,若是脾气暴躁的师傅,说了你听不懂,或者看你走神,一怒之下,可能逮着啥就抡过来。如果抡的是斧头凿子……嗯,自认倒霉吧……什么?家长有意见?那好,滚!把你崽儿领回家去,老子不教了!

    最郁闷的是,有的时候未必是学徒的错,而是师傅不会教。但师傅急起来,就是学徒笨,不然你就别学了……你还不敢反驳……

    所以,还是现代学徒制好。先让孩子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学好了再去接受师傅的实践教育。有了充足的理论知识支撑,更容易跟上师傅的节奏。至于理论没学好的,他也毕不了业啊……

    ……

    事实上,之前马林用工匠学校打掩护,推广普及基础教育。但现在,马林觉得,工匠学校貌似真的有用!

    于是,在小学之后,马林除了招收部分成绩好的继续上初中外,还另外开设了工匠基础班,教的是工匠基础理论知识,专门安排一些退休了干不动了,但理论知识丰富,而且会教徒弟的老师傅,来坐镇,教孩子们基础理论。为此,马林愿意支付不菲的薪水……

    初中后被淘汰的那部分学生,依旧可以去学习工匠基础知识。不过,初中生水平更高,学习的技艺也会更高级。比如,小学毕业被淘汰的学生,只能学些木匠、泥瓦匠、面包师等要求不高的技术的理论知识,然后也会成为此类工匠。但初中毕业的孩子,则会被安排去学习钟表、机械生产和维修等技艺的基础理论知识,然后去当学徒……

    ……

    不过,这次拿来冒充“氪金”,用于和阿兹特克帝国贸易的黄铜制品,马林也来不及慢慢培养铜匠了。毕竟,按照传统,培养一个传统铜匠要7年之久。而且,马林也急用钱啊,急需要尽快地生产黄铜制品。

    因此,马林这次打算直接在德意志和意大利等地,直接高新聘用一批铜匠,帮其打造黄铜器皿和饰物,用于和阿兹特克帝国的贸易。

    实际上,马林完全可以直接提供黄铜,把器皿和饰物的打造外包给德意志各地和意大利的铜匠的。但黄铜这玩意,目前还属于北海国独家拥有,别国没有,马林也不乐意流出。

    而且,北海国现在用黄铜铸造铜币,作为北海国的基本货币。马林也怕这些工匠克扣边角料,用来私铸北海国的黄铜币。所以,干脆将他们招募到北海国的厂子里来,当面供应黄铜,让他们打造成所需的器皿和饰物。

    除此之外,马林也指望这些老工匠们,能带些北海国的学徒呢。等到合约期满,就算这些老铜匠们回家乡了,他们培养出来的北海国本土的学徒,差不多也能挑大梁了。为此,马林派人和他们签合同,签的就是附带要求带学徒的……

    只不过,北海国铜匠学徒们,马林打算用现代学徒制,先让学徒们集中起来,在学校学习铜匠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然后,再被分配到老铜匠们身边,接受实践的培训。当然,在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也不时地送去厂里,巩固阶段学习成果,以强化记忆。

    这是关于黄铜制品加工的处理方式。而对于玻璃工匠,马林则选择了外包。毕竟,玻璃这玩意不是北海国独有的东西,西欧多数国家都有生产。当然,技艺最强的肯定是威尼斯。而威尼斯玻璃大工匠们,多半又被集中在穆拉诺岛。

    北海国虽然也建了几个玻璃制品厂,但多半还是用来生产基本的玻璃瓶子,用来装东西的。只有少数几个大工匠,被马林安排生产透光性好的铅玻璃,用来制作望远镜。

    威尼斯那边,比较擅长生产花花绿绿的玻璃工艺品。而花花绿绿的玻璃工艺品,恰恰在美洲和非洲土著那边更受欢迎。

    而且,培养自己的玻璃工匠实践太长了。而雇佣的话,成本比雇佣铜匠还高。所以,马林干脆把玻璃制品全部外包给威尼斯等地的作坊,自己只要给出样品和规格要求,让他们照着做就行。

    但自己的工匠还是要培养的,所以,马林现在也是两条腿走路,一边外聘工匠或外包订单,一边又在用现代学徒制度培养自己的工匠。

    即使到了后世数控机床时代,技艺高超的匠人都不愁饭吃,更何况是这个年代。就算进入工业化时代,也需要技艺高超的匠人。就像20世纪的八级技工,依旧是很重要的存在。所以,现代学徒制,对工业发展的促进是巨大的。在后世,德国就靠着现代学徒制(也叫双轨制职业培训),使得德国制造在质量上难以被超越。甚至,后世德国还把双轨制职业培训写进了联邦法律里面,强制要求各企业必须接受学徒。2004年的时候,德国就统一要求,全国除了少部分特别小的公司外,其他公司都必须接受学徒。学徒们一周有一半时间在学校接受文化基础学习,另一半时间则要去公司实践技艺,真正让学校和公司产学一体。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徒工,三四年下来,基本就有了达到甚至超过后世华夏要求的“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技艺水平。一毕业,就可以无缝衔接地上岗,不需要适应期。而华夏的职业学校呢,哎,不合工厂对接,学生们课业负担又没有大学重。然后,就各种混呀。不少人没课的时候,不是出去玩耍上网,就是留着杀马特发型,出去混。等他们毕业进入企业了,企业会发现,招进了一些混混……技艺几乎没有,却心比天高,总想出人头地,一份工作干不了三个月……当然,这只是部分人。但是,也说明了我们的职业教育确实做得不好。如果每周在学习的同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实践,要学技术,哪有时间去混啊。不止职业技术学校如此,大学其实也差不多。学生们在学校里,不是混,就是浪。到毕业了,没啥技术,只能碰壁。而经过现代学徒制度培养出来的人,出来就堪比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明显不是一个档次的。

    不说别人,就马林自己,前世在大学里,也是各种混,只求及格,根本没想过掌握啥技术,大学和企业也脱节。等到毕业工作了,忽然发现自己啥都不会啊。老师们倒是产学研结合了,给外面厂子搞设计,拿设计费。但是,那和学生没啥关系。甚至,有的老师对上课都不怎么上心了。学生们除了上课,就是上网、搞社团、忙爱情。等到四年下来,大部分进入单位后,就是纯萌新,工作一头雾水,啥都要学……

    很多人觉得大学里学的没啥用,实际上只是从没和实践结合过而已。如果从一开始,就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一边学习技术知识,一边去企业打下手,锻炼自己。那么,四年下来,就妥妥的实力派了。而且,又是忙学技术知识,又是忙实践,根本不会有时间去玩去浪。

    不过,后世很多人只把目光放在世界第一强的阿妹你看身上,发现阿妹你看也是这样。或者说,这一套学的就是阿妹你看的。所以,他们觉得没问题。但是,他们却没看见,名声不显的杰门国,人家拥有全世界最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有着咱所追求的工匠精神……

    嗯,貌似就是在我这里哦,马林看了看德意志地图,心里决定——提前几百年,在德意志搞一搞现代学徒制度,提前让独国制造登上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