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锦衣 > 第一百七十九章:出大事了

第一百七十九章:出大事了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la,最快更新锦衣 !

    张静一便驻足停留。

    却见天启皇帝抬头朝他笑笑,关切地道:“军校的事,朕听说了,你有这样的心思,很好,这才是为君分忧。”

    张静一道:“谢陛下夸奖。”

    天启皇帝随即笑道:“朕是勉力你为朕分忧的忠心,至于这什么学校,朕却不敢苟同……当然,朕也不会横加干涉,方才朕只是突然有些感慨而已。”

    “不知陛下感慨什么?”

    天启皇帝很沉重的样子道:“前几日,朕已收到了东江镇的奏报,建奴人果然在聚集大军,不日,怕是要征伐朝鲜国了。可大明却对此无能为力,而一旦……眼睁睁看着他们夺取了朝鲜,那么辽东的局势将更加的糜烂……朕又不知需增加多少的钱粮,征募多少人马,才可维持辽东的局面。我大明这般持续流血下去,不知何时是个头,只是建奴人好勇斗狠,朕空坐在这勤政殿中,却是束手无策。”

    “百官的建言,朕都看过,大多数都想守,他们认为,胡无百年气运,迟早有一日要分崩离析,只要我大明守住九边,便可让这建奴人自行土崩瓦解。张卿啊,他们的心思……朕都明白,他们想拖,只要建奴的兵锋,没有到他们的眼前,他们便寄望于所谓的国运,终究我大明有重重的关隘守着,令他们自觉地照旧可以歌舞升平,可长此以往,他们又能歌舞升平几日呢?”

    顿了顿,天启皇帝随即又道:“你能有这报效之心,是极难得的,只是寄望于野战,恕朕无法苟同。不过外头倒是有不少人嘲笑你,说你不识大体,这一点,你却不必放在心上,朕支持你将这学校办好便是。”

    天启皇帝的心情是复杂的,他未必觉得张静一这个办法有效。

    可至少在他看来,张静一这样的人,简直就是百官中的清流。

    其他人都没有进取心,只想着以拖待变,只有张静一等极少数人认为应该主动去解决这个问题,分歧点只是怎么主动罢了。

    终究在和建奴人经历了数十战之后,大明朝廷得出的结论就是,对待建奴人,应该建起关墙,然后断绝与之贸易,将他们耗死。

    可张静一深知历史大势,知道这一套没有用,这只会不断的壮大建奴!

    建起关墙,绝不出击,就给了建奴人足够的时间消化他们占领的土地,给与了他们征服朝鲜国和蒙古诸部的时间,同时,也给了他们慢慢笼络辽民的机会。

    断绝贸易……这更是无稽之谈,只要那些生铁还有盐巴,以及各种重要的军事物资,建奴人只要还缺乏,就自然会有商贾铤而走险,想尽办法送去辽东,牟取暴利。

    只要明军一天不出击,越是拖延,将来要面对的建奴人只会越来越强大。

    当然,张静一即使知道这一切,却也没办法说出来,此时,他只点点头道:“臣敢不勠力。”

    说罢,便告辞。

    天启皇帝是个细心的人,尤其是在工程方面,他很快召了一些自己认可的大匠以及官吏围绕着图纸开始细谈。

    而后,这些人奉旨,去了密云几次。

    在经过了许多次讨论之后,他们先出了一个草案。

    只是……单靠草案是不成的,却还需围绕着这个,进行论证。

    论证的方法就是搭建一个比例缩小版的密云地形,然后自行建立堤坝,进行验证。

    在几经讨论之后,天启皇帝则负责进行决断。

    这种大工程,没有一年半载,也不可能得出一个细致的方案的!天启皇帝并非万能,但是他的好处就在于,毕竟是个搞过工程的人,所以他颇具眼光,也晓得这方面的人才是否能担当的起大任,更知道这些方案是否行得通。

    不过……天启皇帝对于此事格外的小心,他倒是和这水库卯上了,除了看奏疏,看看长生,其他的时间,都扑在这上头。

    张静一见很久没有出一个章程,却也不急,这个时代毕竟是和后世脱节的,技术能力摆在这里,想要建起这样大规模的水库,不可能完全按照后世的方法。

    转眼到了秋末。

    据闻在辽东,情势已经发生了剧变。

    建奴人开始杀入朝鲜国,朝鲜国难以抵挡,飞书告急,朝廷下旨辽东巡抚袁崇焕与东江镇总兵官毛文龙便宜行事。

    不过显然,满朝文武,对于朝鲜国已不抱有任何的期待,袁崇焕上书,表示朝鲜国不可救,当务之急,是继续加强宁远、锦州一线的防务。

    只是……

    当张静一在昌平的军校中巡视的时候,却突然……自蓟州、大安口一带出现了大量逃亡的士绅百姓。

    这个情况,顿时引起了昌平的警觉。

    要知道,蓟州可是关内之地,而大安口,则是一处重要的关隘,虽然没有山海关这样的著名,却也属于长城的一处关口,屯兵虽然不多,却也不容小觑。

    这些难民,迅速被人接应,而后……得出了一个可怕的消息。

    建奴人入关了。

    一时,京城震动。

    昌平以及蓟州诸县,直接暴露在了建奴人的爪牙之下。

    这个情况……迅速引起重视,满朝文武有些慌了,火速命京城各门紧闭,甚至有人上奏,希望下诏各路勤王。

    天启皇帝倒是显得淡定,只是看了奏疏之后,依旧还是勃然大怒:“朕一而再、再而三的给袁崇焕发诏,让他格外注意建奴动向,建奴人攻朝鲜,势必要佯攻宁远、锦州一线,骚扰诸关,他一次又一次地给朕拍胸脯保证,看看……现在如何了。”

    群臣默然。

    天启皇帝之所以淡定,是因为今日的情况,他是有过预判的。

    这一次,绝不是建奴人的大举进攻。

    而是一次佯攻行动。

    是为了主力攻打朝鲜国的同时,为了防止明军驰援朝鲜国,而派出了偏师不断的对大明的腹地进行袭扰。

    可偏偏,驻扎宁远和锦州一线的袁崇焕还是大意了,他认为自己建立起来的防线坚不可摧。

    可哪里知道,建奴人不按常理出牌,他们将偏师分为数股,不直接攻打锦州和宁远,直接绕过这些坚城,选择直接攻打长城各处隘口。

    要知道,长城的关口数都数不清,出名的是居庸关和山海关,可实际上……沿途到处都是哨所。

    若是大军移动,不拿下山海关和居庸关,可能随时有被明军包抄后路的可能。

    可小股袭扰的建奴人,却显然没有粮草辎重的负担。

    他们多则数百,少则数十人,直接越过边墙,一旦进入了关内,便立即开始烧杀劫掠!

    整个关内,承平日久,突然各处遭袭,一时之间,人心惶惶。

    不久,又传来消息,说是蓟县驻扎的一支京营人马与贼接触,对方竟有千人以上的规模,京营三千人马,一经接触,立即大溃,指挥战死,其余人纷纷逃散。

    这立即让整个北直隶和顺天府,开始陷入了绝望之中。

    千人规模……

    这样千人规模的建奴人还有多少?

    朝野内外,一时之间,竟都是对于袁崇焕的质疑。

    大家支持你袁崇焕,是因为你袁崇焕吹嘘这宁远和锦州一线固若金汤。

    可现在好了,居然放任建奴人入关。

    入关的建奴人似乎并没有攻击京城的打算,他们只在外围的州县进行烧杀,一路势如破竹,人心惶惶之下,大量的军民,纷纷朝着京城奔来。

    天启皇帝责令各部出击,拱卫京师,可现在正处于混乱之中,承平日久,驻扎于北直隶各地的京营诸卫,一时也是乱哄哄的。

    天启皇帝这时却是想到了张静一,于是连忙让人召张静一觐见。

    那张顺火急火燎地赶去了张家,很快便去而复返,道:“陛下,张百户不在城中。”

    天启皇帝目瞪口呆,不禁道:“不在京中,这是什么意思?”

    张顺便道:“听人说,张百户在三日之前,就去昌平巡视了,迄今没有回来。”

    于是天启皇帝便道:“立即派快马召张静一回京!告诉他,朕现在就要见他,你要亲自去。”

    张顺打了个寒颤。

    把自己割了做宦官,不但要破财,到现在为止,自己已经欠了一屁股的债务!而现在城外的局势还不知如何,谁晓得会不会遭遇小股的建奴人,到时还不要被抽筋扒皮?

    敢情除了破财,还要丢命啊!

    可他不敢怠慢,只得硬着头皮,应了一声,便匆匆去了。

    天启皇帝依旧显得还算镇定:“今早来的奏报,朕看……有夸大的嫌疑,建奴人的方向,主要是在朝鲜国。此番入关的,不过是小股的人马而已,正因为人少,所以才可轻松越过宁远和锦州,直接从大安口入关,他们只是袭扰……绝不可能有千人的规模!”

    此时,天启皇帝的脸上露出了恼怒之色:“依着朕看,这定是蓟县指挥大败,为了推卸责任,故意夸大敌情,真该死,如此一来,倒是让京城更加不安了!”

    …………

    第一章送到,还有四章。